1. 铝棒价差扩大,市场套利机会浮现
国内铝棒期货与现货价格出现明显分化,期货价格受宏观情绪影响震荡上行,而现货市场受下游需求疲软压制,涨幅有限,导致价差持续扩大。以华东市场为例,8月铝棒期货主力合约报价一度突破19500元/吨,而现货成交价仅18800-19000元/吨,价差高达500-700元/吨,创下近半年新高。
这一现象吸引了部分贸易商和铝加工企业尝试“买现货、抛期货”的套利操作,即低价采购现货铝棒,同时在期货市场做空对冲,赚取价差收益。这种策略并非稳赚不赔,需警惕基差回归风险。
2. 行业痛点:下游需求疲软,库存压力上升
尽管期货市场表现强势,但铝棒现货市场却面临“有价无市”的尴尬局面。受房地产低迷、汽车轻量化需求增速放缓影响,铝型材及铝制品加工企业订单减少,采购意愿低迷。华南某铝型材厂负责人表示:“现在库存高企,客户回款周期拉长,我们不敢贸然囤货。”
铝棒社会库存持续累积,截至8月中旬,全国主要仓库铝棒库存已突破30万吨,较去年同期增长15%,进一步压制现货价格反弹。
3. 套利空间背后的风险:交割规则与资金压力
虽然期货现货价差扩大提供了套利机会,但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:
- 交割品质差异:期货标准铝棒与现货市场流通的铝棒在成分、规格上可能存在差异,若无法顺利交割,套利策略可能失败。
- 资金占用高:套利需同时持有现货和期货头寸,资金占用较大,中小企业可能难以承受。
- 政策调控风险:若交易所调整保证金或交割规则,可能影响套利收益。
4. 网络热词“躺平式采购”反映行业心态
铝加工行业流行“躺平式采购”的说法,即企业不再像以往那样逢低囤货,而是按需采购,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库存贬值风险。这一现象反映出市场对后市信心不足,也进一步抑制了现货价格的反弹空间。
5. 未来走势:关注宏观政策与去库进度
短期来看,铝棒期货现货价差可能维持高位,但中长期走势取决于:
- 房地产政策:若“保交楼”等政策发力,铝型材需求或回暖。
- 新能源车增长:汽车轻量化趋势能否持续支撑铝棒消费。
- 库存去化速度:若下游需求改善,库存压力缓解,现货价格有望跟涨。
套利需谨慎,关注基本面变化
当前铝棒期货现货价差扩大确实带来套利机会,但企业需结合自身资金实力、风险承受能力谨慎操作,避免盲目跟风。应密切关注宏观政策、行业需求及库存变化,灵活调整采购与套保策略,以应对市场波动风险。